学校管理模式探索
一、实现角色的转变,做专家型校长
教育的发展对校长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也出台了《中小学校长任职标准》,更是提出了“教育家办学的理念”。因此要求校长不但要懂教育,更要会管理,有卓越的远见卓识,更是要有宽广的胸怀,高瞻运瞩,心系教师,心系学生,用高超的领导技巧,整合学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社会资源,并使其作用到学生身上,最终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合格人才。
(一)实现教育家办学,校长首先要从角色上实现转变,使自己成为策划者、引领者、教育者、联络人。
1、确定明确的办学宗旨。有一个学校发展的总蓝图,明确学校的远景追求和价值取向,使所有的教师都能朝着同一个方向而努力。
2、建立良好决策体系。建设一个合作的、民主的、开放的组织,强调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成员广泛参与学校管理,并让这些人明白自己在学校管理方面拥有哪些权力,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力。
3、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完善教师的考评与激励机制,并组织实施,保证学校的正常秩序。
4、建立良好的校内外沟通网络。给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人士沟通的机会,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沟通网络,及时地获得相关信息。
5、促进教师的发展。让教师明白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角色,并提供各种机会,根据教师思想与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指导培训策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6、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优化环境,让师生身心愉悦,尽心工作与学习。
(二)校长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了解世界先进国家、国内发达地区、优秀学挍的先进办学经验,结合本地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优化办学理念,实现教育目标。校长还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使自己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最前沿,指导教师向先进的方向前进。
校长更是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五个能力。即领导能力,能够与教职员一起确定学校教育规划,具有明确、清晰、连贯的教育理念,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有效地传播学校教育理念,并能得到教师、家长、学生的认同和支持。
规划能力,包括预测能力、问题意识、协调能力。
创新能力,有革新意识,不怕挫折,有大无畏的精神;善于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目标;善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有不满现状的心理状态,永远保持要求改革的创新精神。
科研能力,能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科目的研究,提升对工作的认知。
交际(合作)能力,善于得到上级相关部门、家长、社区相关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支持和能力合作。
(三)校长还要带领副职,共同建立一个高素质、和谐、创新的领导集体。了解中层人员的性格特征、专业特长、擅长的领域等,科学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使每个人都有事做,每个人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实现个人价值。权利下放,把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让大家去想事、去找事、去做事。让中层领导去带动全体教师,加大教科研力度,使每个教师都有目标、有干劲、有责任,与学校的兴衰荣辱连为一体,积极主动工作。
(四)校长要建立自己的管理理念,并形成常态,增强中层干部与教师信任度。
1、人格魅力。人格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核心。孟子说:“以德服人,心悦诚服也”。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做为一个学校的领导,可以说是“老师的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全体职工做出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不许别人做的,决不能做。尤其是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搞厚此薄彼。综合评定每一位职工的德能勤绩,并给出恰当的评语。了解每位职工的生活、工作情况,真诚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教职工内心信服,有一种“家人”的感觉,并愿意为单位付出。这样才能建立起领导的权威,有效的管理好学校。
2、信任的力量。学校的主体是人。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对民主的渴望越来越高,再不能用那种家长式的管理方式,搞个人权力、盛气凌人、简单粗暴,更不能不负责任、放任自流或将责任全部推给别人。
做为学校的管理者,更多要考虑的是如何去理解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个性特征,并激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建立起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同事之谊。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表现欲,尊重他们对精神上、物质上的鼓励的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如掀起“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业务管理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把责任还给教师,把空间还给教师,充分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的宽松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相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
3、制度管理,有情操作。现代管理理论提出,过去的那种亲情式、友情式、温情式、家长式的管理,都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管理需求,而单纯的制度管理又太严酷,缺少人情味。因此未来的管理模式,既要克服传统管理的片面性,又要考虑到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彰显人的价值上来。
做为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做到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重在知人,难的也是知人。因此,领导要放下架子,对教师主动关心,坦诚交心。通过谈心、交心,达到知人、知心,从而把教职工凝聚在领导群体周围。更要引导职工了解学校的发展与目标,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行为,树立起学校教书育人的正气形象。
4活动融情。活动是理念信仰和实际关怀的中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贵在沟通接触。
学校的管理者,要恰当的创设便于沟通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强化学校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又能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与特色,在学校文化发展的沃土上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精髓。同时还为教师个人才艺的展示提供的舞台,让教师在活动中去理解学校、理解领导的办学理念,增加同志之间的沟通,增进友谊,增进学校凝聚力,为学校的长期发展形成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更成为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纽带。
二、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一个好的规划,使全体教职工动力十足,目标明确。
1、确定符合实际的办学目标。站在教育科学的最高点,纵观国内外教育现状,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最终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学校发展的愿景与培养目标,完善办学章程,使教育工作形成常态,让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开展,形成合力。
2、建立一个完善、和谐、创新的领导集体。在现代企业管理理中,有效管理的十六个模块中,排第一位的就是“优秀的管理团队”。任何一个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分工明确、配置合理的团队,一般由党务领导、行政领导、工妇团组织、后期保障等组成。
在管理团队带领下,明确目标任务,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人本的管理体系,培养职工的主人翁精神等,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3、创建校园文化。校园管理的主体是人,是有不同思想的。因此,只有将管理方法、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都融于一定的文化之中,使教职工的价值观和学校的价值观风格相吻合,融为一体,才能更好的发挥管理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层面中,首要突出的就是凝聚人心,培养主人翁精神。其次应该定位到办特色学校上来,突出重点,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
4、注重培养与开发。培养与开发的重点是挖掘职工潜力。通过对学校的历史、学校的文化的培养,增加职工的归属感,树立“校荣我荣”的观念;通过对岗位技能的培训,提高职工的“胜任度”,更好的完成工作;通过对科研的培训,不断探索、总结出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促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力争把职工培养成专家型、探究型、创新型的全面人才。
5、完善制度建设与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励的主要目标是留住人才,使职工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与认可,为其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同时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励其他人共同进步,增强单位的凝聚力。
激励机制的建立,不外是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以精神为主,更深入的挖掘出人的潜力,提高效率。
三、创建岗位流程图,让领导与教职工明确职责,了解工作流程,更为顺畅的开展工作。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理论得到了充分实践与论证,更是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教育与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也有着一致之处,比如都是充分整合资源,使效益达到最大化,只不过教育的最终效益是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经验,将学校人力资源、教育教学相关工作的开展、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教师与学生评价等等,都以流程图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清晰明了,任务明确,使各岗位人员明确职责,在学校发展规划指引下,不断钻研,获得更大的成效。同时也养成一种习惯,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是不断发展的,同样,学校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发展。只有学校的管理者明确了目标、完善了理念,才能带领全体职工,把学校的工作做的更好,把教育事业推向更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