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也就是说,要想把事业做成功,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将小事做细,细事做精。我认为学校管理也应如此。那么,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呢? 一、用健全的制度作行动的靠山 只要有健全的制度,学校管理就能由粗变细,由细变精。学校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要从各种微小细节入手,遵循科学使用、合情合理的原则,根据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制定出一套好的制度,并能认真落到实处。这样,就能避免管理的随意性,防止粗枝大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局面,促进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多年的事实证明,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从细微处入手、从细节处把关执行,它的作用也是不大的。一所学校只要制度健全,并且认真落实,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就有了保障。 职责要明确,落实必到位 学校的各项工作要在“精”字上做文章,“细”字上下功夫,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程序化,形成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是时间管理的良好局面。 台湾的富翁王永庆,就是以一个小小米店老板的强烈责任意识,把一件件小事坚持不懈的做好而获得成功的。他每次帮人家送米,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然后把新米倒进缸里,把旧米放在上层,这样,陈米就不会因为存放太久而变质。他这一精明的举动,深深感动了许多顾客,也赢得了许多回头客。再送米的过程中,他还了解到,当地居民大都以打工为生,许多家庭都为未到薪水久囊中羞涩。为此,他采取按时送米不及时收钱,到工资发放时再收钱的方法,极大地方便了顾客。他的精细服务、坚持不懈的方法,使其米店有了知名度,生意也红火起来。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责任意识的强化,细致入微的服务,细节管理的到位,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我们只要对细节做到精益求精、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千锤百炼得把细节管理训练成一种习惯,内化为一种责任,就能打造出一流的品牌和服务。 对学校管理来说,就要将总体责任分解为一个个小责任,分配到每个小部门去落实到位。要让每个人做到牢记责任,尽到职责,对自己负责,对岗位负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行政后勤方面要做到,一是每个部门要明确具体要求,每个员工明白了工作细则,每处障碍有人敢排除,每条信息有人能反馈;二是每处角落卫生整洁,每个厕所干干净净,每间教室布置美观;三是每株花草都能完好,每展电灯都能发亮,每台风扇都能转动,每块玻璃都无破损。从而创造良好的服务育人环境。教学方面要做到:每节课都有秩序,每课教学都有效果,每次考试都有提高。安全方面做到:每天有教育内容,每周有教育活动,每月有教育专题,每期有教育目标,每年有奖惩兑现,每个空白点有人巡查,每起全隐患有人预防,每次安全事故有人处理。从而形成良好的德育安全局面。 三、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要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二是从组织上抓起,组织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间和谐同步,让学校目标变为行动。三是从制度上抓起,学校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便于把事情做到公平、合理。四是从问题抓起,那儿有问题就研究到那儿,就解决到哪儿。五是从质量上抓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质量观念,而且把质量观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 四、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实行“谁分管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可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教师自我成就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人人明确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五、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 学校管理不同于足球比赛,不能只看输赢,只有把结果与过程有机统一,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如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不能只用及格率、升学率及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工作成绩,而应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应改变那种单纯总结过去的评定方式,给教师贴上“优,合格,不合格”的标签,把教师分等分级。而要慎重选择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帮助教师分析过去,探讨如何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