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务办「2021」35号)
2021年11月20日,由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公益联盟、米有校园联合举办的全国高校双创院长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全国402所高校,941名双创院长/老师共同参与了这场双创云端盛会,对11月22日双创学习节的启动有极大推进作用。
本次论坛采用“圆桌会议”形式,米有校园研究院院长尚蓬勃-铃铛老师担任论坛主持人,分享嘉宾分别来自四川大学(连续七届获得“先进集体奖”)、江西师范大学(连续五届获得“先进集体奖)、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连续四届获得国赛金奖)、山西医科大学(连续三届获得“最佳人气奖、国赛金奖)的双创院长及相关负责人。
几位老师结合本校过往双创实践经验与学校特色,就大创项目、专创融合、课程双创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维度的分享,很多老师表示很受启发。
以下特别整理了几位老师分享的重点内容。
分享目录
1.吴迪:大创、大赛和金课@2021
2.王纳:四色融合,三区定位,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引擎
3.颜正英:浸润“扬州工”文化的三全三融双创教育
4.周丽霞: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育人新范式的探索与实践
1.大创、大赛和金课@2021
吴迪:四川大学双创办专职副主任
吴迪老师对国务院新发文件中几个要点进行解读,并分享关于大创项目、“互联网+”大赛及金课三方面的实践经验。
一、新文件,新方向
国办发〔2021〕35号)文中有以下值得注意的点,一是探索驻校企业家制度,投资人不仅要投资,还要投智;二是建立学校和企业类的双创示范基地,要与产业、社会需求结合;三是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加强面向大学生的科技成果转化培训课程建设;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门槛、便利化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信息都透漏出大创、大赛以及金课需朝实际方向走,要做实事。
二、大赛(“互联网+”大赛)
近年来大赛金奖项目越来越偏向黑科技项目,但想要邀请已经做成功的学生再回来参赛,拿奖的可能性不高,四川大学更多是在校园里寻找科技成果,然后培育参赛,让项目从paper patent变成business plan,生产出符合孵化器需求的产品,这个过程要把握好高校的定位。
三、金课
在社会实践金课方面有三个标准。
一是70%在校外;
二是具有专业挑战度,课程从专业课改造而来,将专业挑战度与学生接受性达到平衡;
三是服务社会,创新帮扶对象及课程要求。
案例:四川大学通过一门专门给楼宇画逃生路线图的课程,让同学们给周边社区画逃生路线图,为楼宇社区做服务。
四、大创
面对大创项目“重立项轻建设”的情况。四川大学采用两种做法进行改善。一是将省/国级评审改到了5月份,中期评审之后优秀项目才能评审为国家级;二是制作项目成熟度量表,从判断标准与支撑材料得出项目成熟度,对项目的实际水准进行考核。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Tips:想获取吴老师分享的大创项目成熟度量表原件,可添加文末人工客服回复【度量表】领取:
2.四色融合,三区定位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引擎
王纳:江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王纳院长分享了江西师范大学结合当地特色,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上的实践技巧。
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获批两门双创类国家级一流课程,均为社会实践金课,2021年6月,还获得了教育部就业中心的高校就业创业金课。
江西师范大学着力打造四色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分别是红色引领、绿色行动、蓝色创新以及金色保障。
一、红色引领
江西作为中国革命的四大摇篮,学校一直充分挖掘江西红色资源,致力将红色基因注入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制定“党建+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以专业建设为依托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中心工作、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融合,全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2、实施学业、德育“双答辩”
将德育教育与学业教育共同作为本科毕业、学位授予的前提条件,积极推动学科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3、实施“红色教育工程”
编辑十大经典图书,且开设了百年党史、江西红、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课程,开展红色阅读、红色体验、红色宣讲系列活动。
二、绿色行动
学校主动策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展战略,充分挖掘绿色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表现在:
创立四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实践育人基地;用校企、校校联合等方式打造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和绿色创业能力。
三、蓝色创新
聚焦专创融合,将专业与人才分为应用型、学术型、综合型三类,通过学校、企业、政府三方面协同育人,并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4层课程。
四、金色保障
聚焦创业教育,形成“创业教师带动创业、创业校友扶持创业、配套政策支持创业”的良性循环创业生态链。通过配套政策支持,课题、专利、学术论文与学分的转化,确保学生大胆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江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定位,叫做“三区定位”。
1、学院是创新创业普惠教育的“示范区
包括大赛、基础课以及鼓励学生从事专利申报等系列实践活动;
2、学院是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的“实验区”
聚焦专创融合的课程,希望通过改革专业课程,将实践成功的课程进行全校推广;
3、学院是师范底色创业人才的“孵化区”
师范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具有师范特色的双创人才。
江西师范大学近年来在双创工作上主要做的事:
一是抓好课程
抓好课程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一是基础课,用于解决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问题;二是精品课程,通过申报材料选择,让老师对自己的专业课进行改良,打造双创类专业课程,推进专创融合;三是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二是办好大赛:
办好大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抓手,教育部讲究课堂教学,最高一层是有争辩式的课堂,在大赛中,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等都是体现课堂教学,大赛就是很好的金课;
三是建好师资:
江西师范大学在校内加强培训,推选专业老师参加校外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聘请企业家、投资人等担任创业导师进校指导。
四是选树典型:
▶ 选拔优秀骨干教师进入训练营,作为大赛力量的团队来源;
▶ 在在校生中,选择部分实际创业学生给予经费支持,资金为1-5万元不等;
▶ 在创业成功的校友中,选出优秀典型。
3.浸润“扬州工“文化的
三全三融双创教育
颜正英: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以专业素养为基础、以创新素养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将扬州特色的“扬州工”文化引入宣传教育,形成独特专创融合文化,用专创融合文化引领双创建设。
第一个模板为:开展双创基础课程,同时为了真正将专创融合融入人才培养,一直在做课程双创。
其次是实践教学领域,重点打造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通,第一课堂的实践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专业实践打造的综合性双创课程,二是双创本身的实践课程。
第二课堂也有双创课程,并将双创活动课程化,制定双创活动课程标准。
这样即打造了第一课程第二课堂的实践体系。
第三个层次是如何使产品模型化、产品化和商品化。王院长表示,职业院校学生绝大多数仅能将创意模型化,做到产品化有难度,商品化更甚。但通过学校探索,已经有一批学生将创意变成真正的商品。
关于双创,分享三点思考:
一、应用型高校(高职)双创教育如何定位?
职业院校乃至应用型本科,尤其是工科的应用型本科,更应该开展产业需求与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或实践型创新人才。
案例:扬州周边很多中小型企业没有科研团队,也没有科研能力,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让老师组建团队,帮企业解决技术创新、工艺流程革新,不仅取得不少成绩,也推动了老师横向课题与学生专利发展。
二、如何开门办创业?双创学院打造“创业型”双创学院?
双创学院要具有创业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
打造“创业型”双创学院很重要,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孵化了很多学校企业,下一步会孵化出老师的公司。“创业型”学院的打造对学校双创文化的带动甚至专职老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
三、如何打造“专创融合文化”?
1、目标引领
坚持“面向人人、面向岗位、面向未来”。面向人人,侧重创新教育;面向岗位,以岗位实践创新培养人才;面向未来,强调学生双创素养的教育。
2、专创融合课程
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双创基础类、实践类课程;
二是每个专业开设几门专创融合课程;
三是课程双创;
四是用专创融合文化引领教育,最终形成的是专创融合教育;
最终形成的专创融合和课程双创校本标准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真实性、交叉性、开放性、商业性六个特色。
扬州工业职业学院把专创融合课程分为专业创新课、专业创业课两类。
3、从科创融合到产创融合
带领老师解决扬州周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问题,就是科创融合;
产创融合是开门创业,与扬州周边多个孵化器做各方面的融合,含导师、孵化场地等。产品孵化过程已形成系统模式:
4、“扬州工”文化引领
“扬州工”文化有精致、独特、创新特点,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扬州工”写进教材,转化为课程,将“扬州工”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融入学生生活、专业学习,培育创业基因。
5、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的一体化模式打造“创业型”双创学院
▶ 通过校企合作推动专创融合,引入品牌进入学校;
▶ 校企合作推动科创融合,例如虚拟场景与虚拟IP开发
▶ 校企合作推动产创融合
▶ 校地合作推动产创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