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教育发展改革棋局上的重要一步,目的是撬动基础教育的整体变革,构筑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圈。临淄区自推进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新基础教育”研究以来,促进了优秀教学成果的成功落地,推动了区域学校实现转型变革,有效赋能师生发展,助力“双减”政策纵深落实。
顶层设计 长程策划
构筑“新基础教育”研究新生态
临淄区制定《临淄区开展“新基础教育”试验三年发展规划》《临淄区开展“新基础教育”试验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确定3所首批核心试验学校、12所联系学校,实施“一三五四”研究策略,建构“3+12+N”研究格局,打造“1+4小生态圈”研究新生态,成立骨干教师研究团队,通过整体策划和综合设计引领学校积极主动地融入“新基础”、实践“新基础”,在转化提升中推进试验研究在临淄的生根发芽和开花结果。
理论先行 学习内化
引领研究团队树立新理念
临淄区立足“新基础教育”“两层三领域”研究核心内容,通过组织全区读书会、专家报告会、学科教师培训、校本研修等方式,引导各领域试验骨干教师不间断地开展理论学习、课堂问题诊断、教学设计的反思与重建、学生工作常见问题的反思、班级建设独特育人价值的提升等专题研讨,依托日常化研究性变革实践,积极探索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变革研究。多次组织“新基础教育”试验骨干研究团队分别赴上海、常州等地参加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学校整体转型性实践变革”研修培训学习,不断内化基本理念,优化教育教学的实施路径,有效促进全区“新基础教育”试验研究力量的逐步形成。
专家把脉 主动提高
点燃参与变革实践新引擎
“新基础”研究专家团队对临淄区进行系统跟进指导,专家团队分别对三所核心试验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及综合活动进行现场指导70余次。在每月一次的专题研讨中,专家们聚焦课堂教学转型与变革重点领域,引领学科教研员、试验骨干教师从课型研究、日常研讨、骨干培养、班级建设等层面进行扎根性研究,通过听评课、交流研讨、反思与重建,为放大研究过程价值,聚焦学科“关键能力”提升,建构“互动生成”式新型课堂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为培养本土核心研究力量和骨干教师团队提供了强大智慧支持和专业引领。
节点推进 价值提升
凝练整体研究变革新成果
临淄区高度重视“新基础教育”重大节点活动,努力放大其辐射效应和引领价值,通过学期计划交流、学科教学及学生活动专题研讨、学期总结交流等常态化节点推进,实现了各层、各领域的重大节点突破,凝聚了整体性研究变革的新成果。
临淄区三所学校顺利通过了“新基础教育”中期评估和普查工作,活动效应辐射到广东南海、河南巩义等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
临淄区推动“新基础教育”试验研究向纵深发展。学校、教师、学生发生了较大变化。临淄区学校文化建设、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大大提高,学校发展踏上了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快车道;学校教学工作的系列化特征更为明显,“长程设计”让教育教学工作体系日益完备,目标日益清晰,课堂氛围活跃,动手操作、交流讨论、问题质疑摆脱了形式化,学生自信心不断提振,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师运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设计教学,思考问题、评课研讨,学生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创造,真正成为班级、课堂的主人。
近年来,临淄区3所核心试验校顺利晋升为全国“新基础教育”试验基地学校,12所联系学校成功获评第二批试验学校,3+12+N”试验格局不断优化。临淄区实验中学深入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学校“互动生成式”课堂变革实践范式入选“2021年课堂改革十大样本”。名师名校长团队进一步壮大,8人获评正高级教师,2人获评省特级教师。临淄区春季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12年全市第一。2021年夏季高考成绩喜人,一本上线数、本科上线数、双一流高校录取数均创历史新高,多名学生步入燕园、辉映清华。